新加坡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的典范。从花园城市(Garden City)到花园中的城市(Cityina Garden),再到自然中的城市(Cityin Nature),新加坡一直在探索在高人口密度、高度城市化环境中如何将绿化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融入城市基础设施中。在各地政府决策者、规划师和设计师都在热议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如何开展时,新加坡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指数俨然已成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用于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和成效的权威标准。
新加坡植物园是新加坡的城市地标,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上唯一的热带植物园。这个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著名植物园不仅是植物收集、保护和研究的中心,同时也为整个城市的栖息地恢复、景观绿化提供强有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支撑与植物资源支持,为整座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承担了重要职能。
上海和新加坡同为亚洲备受关注的经济中心,人口密度、发展重心让两地在环境建设、城市治理等方面有着相似难题。上海植物园和新加坡植物园同为市中心的植物园,每年都接待数百万游客量,两座植物园承担着植物保育、研究、科普等基础职能的同时都肩负着服务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使命。
为落实沪新合作新共识,学习国家植物园建设经验,积极服务上海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上海植物园名师讲堂第十一讲特邀请新加坡植物园园长陈培育先生(Tan Puay Yok),于10月14日带来“新加坡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专题报告。本次活动在上海植物园内独具江南特色的兰室举行,市绿化市容局二级巡视员许东新、公园绿地处副处长杨嘉蓉出席,上海植物园园长严巍主持会议,上海植物园领导班子及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参与讨论。
陈培育园长是经验丰富的政府管理者,也是著名的景观生态学专家,他兼任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执行署长和首席科技官,同时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教授。他长期关注城市建成环境内的公园绿地与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为高密度城市中建筑和景观环境结合提供绿化解决方案,曾负责新加坡生态网络发展、新加坡居民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新加坡自然资本评估等重要项目,是《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的联合主编。
本次报告中陈园长开篇回顾了新加坡植物园从1822年的殖民地农作物植物园发展到2015年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演变历史。而后聚焦新加坡如今获得的全球瞩目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陈园长总结了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承担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确定保护的目标物种,即将珍稀的本土植物物种、重要的城市绿化物种、重点花卉资源作为重要保护的对象;第二是建立保护方法和技术体系,即建立长效的森林生态监测系统,开展森林生态研究和森林修复,开展植物活体保存,建设种子银行等;第三是实施保护计划,不断强化棕榈、兰花、姜科等特色类群的植物迁地保护和种质收集,并且开展野生生境、廊道的营建和植物野外回归,切实承担起保护的重任;第四是强化对外合作和能力建设,即基于研究成果开展一些国际合作、资源交换、联合研究和公众教育等。
随后,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主任肖月娥介绍了上海植物园建园50年来在迁地保育、科研研究、科普教育和园林园艺等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并分析在新时期国家植物园建设背景下,上海植物园在探索开放与保护融合模式中所推行的六大策略。双方围绕植物园建设的共性问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难点热点开展交流讨论,会议结束后参观上海植物园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兰花栽培技艺和海派盆景。
这次报告与交流,不仅是落实沪新合作中城市治理领域、推进上海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围绕国家植物园发展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深入讨论。上海植物园未来将持续开展迁地与就地相结合的植物综合保护,以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亲生物生境营建技术为支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园区,以树木保护计划推行“一个树、一个园到一个城”的公园树木健康管理和复壮技术体系,建设重要观赏植物类群的全球种质资源库,努力打造全龄友好的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平台,不断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植物园开放与保护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
本次活动获得上海市科委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No.23 DZ1204600)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No.24 DZ2306700)的支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舆情网 yuqing.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