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舆情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开放数据

“生态圈”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时间:2024-11-05 00:25:23 作者:佚名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

  今年以来,省科技厅着力推进我省首批建设的7个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围绕“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形成新质生产力”核心任务,通过政策制定、空间布局、机制改革、项目建设等举措,截至10月,生态圈内高校院所通过作价入股等形式累计新生成企业81家,其中九成以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重点团队项目150余项,向省内转移转化技术成果159项,合同金额2.64亿元。

  

  省科技厅强化孵化载体建设,加速成果省内转化。目前7个生态圈可用孵化载体共56家,可用面积48.71万平方米。新辟建8个孵化载体,可用面积9.27万平方米。其中,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创新创业生态圈转化成果22项,合同金额1.84亿元。

  

  布局产业承载空间。将哈尔滨新区作为生态圈重要产业承载区,规划建设“一岛一园”共25万平方米。其中“航天科技园”10万平方米,目前9000平方米的“中国星谷”一期正在装修,计划入驻工大卫星、超宽卫星、航天驭星、青鸾火箭等6个企业(项目),空间已全满。“智能机器人岛”15万平方米,已完成项目落地。

  

  在政策制定方面,《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提出加快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省市按1:1比例出资建立联合引导资金,支持生态圈内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各类创新要素全面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2024年,省级科技资金列支3亿余元,配套市级财政资金共同用于支持7个生态圈建设。对于推动我省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的超黑涂层、超宽卫星等生态圈转化项目,组合使用联合引导资金、重大成果转化、重点研发计划、创投基金等科技和金融政策给予合力支持,助力好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在项目谋划方面,省科技厅立足“科技产业”定位,谋划了4类项目,全链条支持生态圈内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生成新企业。

  

  对于持有马上可转化科技成果的团队,引导团队的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与产业化,力争通过作价入股、约定收益等形式生成新的企业;对于通过成果转化生成的初创企业,支持其对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与适配,通过小试与中试加速实现产品化和商品化;对于转化科技成果生成的新项目,支持企业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与新服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以孵化培育新增市场主体为目标的平台载体,通过支持哈工大先研院、哈工程成果转化中心、齐齐哈尔创意设计港等项目,帮助科研团队及初创企业开展概念验证、孵化加速、产品中试、人才培养、对接投融资等一系列工作,推动成果落地生金。

  

  在机制改革方面,生态圈坚持项目建设和制度改革双轮驱动,持续破解制约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研究学习长三角、京津冀、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中科大先研院等地成果转化经验做法,结合实际对生态圈内高校院所提出了设置成果转化部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职称评审增加成果转化权重、完善本单位成果转化制度、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5项制度改革建议,并鼓励基层积极探索横向结余经费出资成果转化、单列技术经理人职称等改革措施。目前,黑龙江科技大学、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新设成果转化部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东北石油大学在强化成果落地转化职称评审导向、优化成果作价入股成立企业流程等方面取得进展。

  

  在机制保障方面,建立生态圈调度机制,省科技厅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召开由市(地)政府及高校院所分管负责同志参加的生态圈调度会,对哈工大先研院等重点事项每周调度、随时调度,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逐一解决。省科技厅利用机构改革契机,新设置成果转化二处,主要负责生态圈工作。同时建立了厅领导与业务处室包联生态圈工作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生态圈绩效排名机制,将生态圈内成果转化新生成企业等情况作为绩效排名依据,进一步提高生态圈建设积极性。(刘万才 记者 彭溢)


原文链接:https://www.hlj.gov.cn/hlj/c107857/202411/c00_3178182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舆情网 yuqing.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9号-5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