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三大优势”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信义玻璃
作为云南省副中心城市、第二大经济体,曲靖市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三大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激发新动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活力。曲靖正按照省委“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气神,扛稳扛牢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稳健向好、进中提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曲靖贡献。
区位优势
曲靖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从古至今是祖国内地通往云南边疆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先秦时期五尺道开通,南诏大理时期邕州古道使用、元代东行古道运营,两条古道交会地点都在曲靖,使曲靖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和战略要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曲靖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16年沪昆高铁建成通车、进入高铁时代,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G78、G60、G56、G85四条高速公路,沪昆高铁、沪昆铁路、南昆铁路三条铁路贯通全境,高速公路运营里程1122公里,铁路运营里程629.7公里,高铁30分钟可达昆明、90分钟可达贵阳、6小时43分可达深圳、10小时56分可达上海。目前正加快构建“一环三纵五横五联”的“1355”高速公路网、“一纵三横”的铁路网。曲靖东连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北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国内国际大通道,南接泛亚东线、中线、西线的共建“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也正加快构建,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重要大通道和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重要交会点的重要枢纽,也是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区,背靠14亿人口国内大市场,面向南亚东南亚25亿人口国际大市场。
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方面,曲靖土地广阔,现有耕地保有量1184.4万亩,坝区总面积约4869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矿产方面,已发现煤、磷、铅、锌等48种矿产资源,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30.6%,煤炭探明储量、规划产能、煤矿数量、原煤产量占全省约一半。水资源方面,水资源总量128.8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28.73亿立方米,人均库容490立方米、是全省的1.57倍,“一主三片四带五网、四江多源互济”现代水网空间布局正在加快构建。
电力资源丰富,火电装机、新能源装机在建规模、并网规模均排全省第一,兼具“风、光、水、火”互济的电力保障优势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最大送电能力达到2520万千瓦、占云南电网最大送电能力的59.7%,在云南电网连接南方电网的10回直流线路中,有6回直流线路过境曲靖,电网形成了以500千伏“日”字形环网、220千伏双环网为主干,110千伏、35千伏线路纵横交错的网架规模和供电格局。
生态环境方面,夏季平均气温19.7℃,今年吸引避暑游客80余万人次;有尼珠河大峡谷等37个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是理想健康生活目的地,打造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曲靖样板。人口方面,曲靖是一个有着670万人的人口大市、人才大市、人力资源大市,有农村劳动力310万人、技术技能人才近30万人。人文教育方面,职业教育吸引了来自省内外10余万名学生就读,高中教育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另外,曲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厚重,现有革命遗址92处,现有8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
产业优势
曲靖是云南先进制造业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41∶45,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烟草、煤炭和电力绿能、钢铁和有色金属、化工和建材等“老四样”为主导,以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特三样”,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大三样”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曲靖正加快实施5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3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4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大工程”,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迭代产业体系。全市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四上”企业数已发展到2618户,已形成1个国家级经开区、1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经开区和7个省级产业园区的多层次园区体系。另外,曲靖在“新基建”方面也具优势,累计建设5G基站11795个,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自然村通达率82%,建成云计算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加快构建包含5G、千兆光网、卫星网、物联网的通信网络及工业互联网支撑平台等基础设施体系。
擦亮“五张名片”打造文旅居融合新地标
珠江源头
曲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旖旎,文化资源丰富,被誉为“珠江源头第一城”;这里是云南省副中心城市、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
曲靖市正持续擦亮“珠江源头、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古鱼王国、红色沃土、爨文化故乡”五张名片,展示曲靖魅力、提升城市形象。
珠江源头
珠江是我国水量第二、长度第三的河流。曲靖是珠江的发源地,珠江水从沾益马雄山东麓的出水洞流淌而下,在贵州省双江口与北盘江交汇,流入南海,滋养了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带——珠三角城市群。徐霞客南下滇东,曾两次到访沾益,探寻南国母亲河的源流,在《盘江考》一文中写下“珠流南国、得天独厚,沃水千里、源出马雄……是乃珠江正源”等文字,探明了珠江发源于曲靖马雄山,并盛赞“一水滴三江,一脉隔两盘”之地理奇观。“一水滴三江”指的是以马雄山主峰为分水岭,水流分别朝东、北、西三个方向自然流淌,形成牛栏江、南盘江、北盘江三条江河;“一脉隔两盘”指的是由马雄山的一条支脉,隔出南盘江、北盘江两条河流。如今“9+2”泛珠三角区域协同机制全面建立,曲靖市发展活力迸发。
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
2002年,罗平油菜花海被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称号,100多万亩油菜花在每年2至3月竞相绽放,绵延数十里,形成一片浩瀚的花海。师宗县菌子山杜鹃花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胸径最大、最集中、最古老和最壮丽的杜鹃花群落,有杜鹃花20余种、连片面积约1.8万亩。
曲靖地形地貌多样,奇山异水独具魅力,具有江河湖泊、湿地溶洞、高山草场、原始森林等自然形态。全市最高、最低海拔都在会泽县,大海梁子海拔最高、为4017.3米,娜姑镇王家山象鼻岭小江与金沙江汇合口海拔最低、为695米。有“一山十二脉”,在乌蒙山统领下,会泽县老乌青山、大海梁子,宣威市东山,“麒沾马”中心城区朗目山、翠峰山、寥廓山、阳景山、青峰山,富源县营盘山,陆良县龙海山,师宗县菌子山,罗平县白腊山十二座山脉从北向南排列。
陆良彩色沙林汇聚沙峰、沙柱、沙屏等立体景观,曾连续举办五届国际彩色沙雕大赛,《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多部大型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有“两江百流千湖”,长江、珠江“二水分流”,径流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169条河流润泽珠源大地,1053座小(2)型及以上水库散布于爨乡全境。曲靖这个“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也自然成为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及四季赛事乐园。
古鱼王国
曲靖是约4.1亿年前登陆鱼类和人类鱼形祖先的起源地之一,是早期鱼类的分化中心,是衍生出四足动物的肉鳍鱼类的起源中心,有“鱼的故乡”美誉。近年来,曲靖加大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研究力度,2021年3月,全省首个古鱼王国博物院在曲靖师范学院建成,依托曲靖丰富的古鱼化石资源让化石“活”起来,让公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到这些珍贵的化石,感受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之神奇。
红色沃土
曲靖是全省最大的革命老区,1926年11月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建立,1927年曲靖就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成为全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长征期间,红军分别于1935年、1936年两次过曲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曲靖这块红土地上留下了光辉足迹。曲靖现有革命遗址92处,三元宫、虎头山战斗遗址、水城扩红基地等在党史军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有2400位爨乡儿女参加了红军,有1.7万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有“曲靖红色文化第一村”之称的麒麟区三宝街道三百户村,走出了曲靖籍第一名党员金耀曾、曲靖籍的第一名女党员伏瑞贞、曲靖唯一一位留下姓名的女红军叶琳等。解放战争时期,曲靖建立了罗盘根据地、滇东北根据地,是云南乃至滇桂黔边区最大的革命根据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成立,滇桂黔边纵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第六支队在曲靖全面开展反蒋武装斗争,为滇桂黔三省区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爨文化故乡
爨文化始于魏晋时代,从魏晋到唐天宝年间,爨氏治理云南500余年,留下了“南碑瑰宝”《爨宝子碑》、“神品第一”《爨龙颜碑》《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曲靖故得“爨乡”之名。
爨文化的丰富内涵、庄重气度、迷人气象成为文化景观,使爨乡福地曲靖有了文化载体。目前,曲靖已在影视、工艺、文化作品、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制作了《爨碑残梦》《爨碑惊奇录》等影视作品,开发了爨陶工艺美术品,创作了《爨乡神韵》等歌舞表演,建设了爨文化博物馆、打造了爨文化特色文旅小镇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爨文化的魅力。同时,爨文化也成为曲靖市的重要文化品牌,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一篇:怒江州目前最大的污水治理项目完工
下一篇:红河州加快推动养老服务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舆情网 yuqing.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