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舆情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城市监管

【海东市】玉鼓山换上“绿衣裳”

时间:2024-11-27 21:33:41 作者:佚名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植下一片绿致富一方人。贺万梅 摄

  初冬时节,站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享堂村背靠的玉鼓山丘俯瞰,湟水、大通河与京藏高速似三条锦带向东“飘动”,而脚下玉鼓山丘依旧被斑斓秋色所染。

  美丽山村的背后,是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真实写照。在2022年春季缺乏绿化项目助力的情况下,享堂村不等不靠,通过镇村筹资,在干旱的玉鼓山栽种了13.3公顷油松树苗,让裸露荒芜了多年的玉鼓山,褪去“黄外套”,换上“绿衣裳”,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山乡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不好,产业发展就会受限。一直以来,民和县川口镇党委紧扣“植绿、增绿、护绿”重点,聚焦“生态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主线,鼓励享堂村盘活林业资源,赋能绿色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实现生态与增收共赢。并且始终以乡村建设为突破口,持续扩展“绿色家园”规模,保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发展林下资源提供“土壤”。

  “身为一名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走向富裕,让家乡颜值更高、环境更美,既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责任。”11月20日,享堂村党支部书记马小亚目光坚定地说。

  自树苗种下之后,在村原党支部书记刘海云的帮带下,马小亚带领村干部,每隔几天就会扛着铁锹登上山去,悉心照料那些小树苗。陡峭的山路、崎岖的小道,阻挡不住他们绿化植绿的脚步,也丝毫动摇不了他们改变家乡面貌的坚定信念。

  蓄水池出现破损,他们带领村民修补;种下的树苗死了,他们带着大伙儿补种……正是凭借着这份纯粹的执着与坚守,才使得“既培育优质产业,又塑造优美风景”的愿景得以实现。

  享堂村护林员李存德说:“作为村里的护林员,我能感受到近几年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看着昔日荒芜的玉鼓山丘上逐渐萌生出一片片新绿,我也真切领悟到了护林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据了解,玉鼓山的绿化成果得益于享堂村“两委”班子真心实意脱贫致富,一心谋求致富路子,千方百计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坚定决心。

  说起“不等不靠”“村自筹”“村集体经济”,就必然要说起2019年享堂村原党支部书记刘海云带领村民开发荒沟建成的享堂村综合物流园。

  走进享堂物流园,只见车水马龙、机器轰鸣,一片繁忙盛景。

  刘海云介绍,30多年前,由于落后和贫穷,享堂村将村内一片带有深沟的“飞地”承包给了兰州市红古区用于填埋建筑垃圾。历经数十年的填埋,原本的深沟已被填平。2019年,享堂村党支部针对失地农民逐年增多的实际,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党支部+村属企业”的路径,重新收回这块土地,整合12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资金和专项资金,建成“享堂村综合物流园”,主要用于煤炭、建材等生产生活物资交易,园内现有煤炭销售、商砼销售、大白粉加工、废品收购等企业10家。

  自投入使用以来,物流园累计收入320.9万元,切实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将“地利”转化为“红利”。

  “物流园开放以后,我们不仅得到了实惠,也有了一份工作,还得到了分红。”享堂村村民蔡建太满心欢喜地说,如今村上在物流园务工的人员已经有30多人,能在家门口就业,大家都很开心。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的同时,享堂村在减少用工成本的基础上,也有效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走出了一条在家门口致富的路子。

  绿水青山展新颜,生态经济大文章。从曾经的“建筑垃圾填埋场”蜕变成“热闹非凡的物流园”,再到“玉鼓山上盎然兴起的生态绿”,一个由党建先行赋能,驱动乡村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的典范正逐步铸就,彰显出基层党组织一心一意为民众谋福祉的赤诚初心,以及为地方谋发展的坚定信念。


原文链接:http://www.qinghai.gov.cn/zwgk/system/2024/11/27/03005925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舆情网 yuqing.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9号-5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