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弘扬海洋生态文化,普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公众加入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当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广西海洋站”)以全国科普日为契机,开展了以“维护生态安全 共护蔚蓝海洋”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
科普进公众,强化海洋环保意识
9月至11月,广西海洋站以全国科普日为契机举办了多场公众开放日活动,活动吸引了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北海市海城区政协、北海市海城区逸夫小学、北海市海城区第十五小学、北海市第三中学、北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合浦市幼脑慧幼儿园、北海市富贵路幼儿园等多家单位参加。活动中,通过组织公众参观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科普展厅、体验化学科普小实验、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让他们零距离接触环保设施,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海洋垃圾污染、海洋珍稀野生动物、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有更深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当中,为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北海市海城区政协委员到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科普展厅参观学习
北海市海城区逸夫小学师生及家长参观学习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科普展厅
合浦市幼脑慧幼儿园师生参观学习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科普展厅
科普进校园,筑梦于未来
以八桂科普大行动、学校科技节为契机,广西海洋站组织科普工作队员先后深入北海市海城区逸夫小学、北海市实验学校、北海市第一中学、北海市龙潭小学、北海中学等学校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活动中,科普讲解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PPT和视频形象生动地向孩子们讲解了涠洲岛布氏鲸的形态特征、种群数量和识别方法;红树林的特征与种类、地理空间分布、对人类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光合软体动物的形态特征、种类以及海洋生物种类、海洋底栖生物的作用及面临的威胁等科普知识,同时还向同学们展示了《化学的神奇魔法》科普小实验、海洋生物标本等,让同学们学习了解更多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海洋生态保护的科学知识,提升认同感和使命感,凝聚共同关心海洋、珍爱海洋的共识,共同携手保护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
广西海洋站副站长蓝文陆给海城区逸夫小学学生讲授布氏鲸相关科学知识
科普工作人员在给海城区逸夫小学师生展示《化学的神奇魔法》科普小实验
科普工作人员向北海市实验学校学生展示生物标本
广西海洋站高级工程师刘勐伶在给龙潭小学学生开展海洋生物专题授课
此外,在北海市海城区逸夫小学科技节开幕式上,海城区逸夫小学教育集团还与广西海洋站签订共建“海洋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协议,共同致力于学生的科普教育研学工作,提升孩子们的海洋环保意识。
科普进港湾,共护蔚蓝海洋
渔民作为海上经济活动的最为活跃的一群人,他们的海上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也有着重要影响,为提升渔民的海洋生态环保意识,广西海洋站组织科普工作队员先后深入北海营盘及南澫码头、钦州港、防城港企沙渔港等港湾开展科普宣传工作。“阿叔,海洋垃圾会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将给海洋生物以及人类带来严重影响,出海打渔的时候请不要乱扔垃圾哦,尤其渔网、塑料制品,这个将对海洋生物造成很大的伤害......”活动中,科普工作人员一边向渔民发放宣传手册,一边宣讲海洋垃圾危害、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水自动站浮标保护等科普知识,积极引导和带动他们加入到海洋生态环保当中,壮大海洋环保队伍。
科普工作人员深入北海营盘码头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科普工作人员深入钦州港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科普进企业,携手共护美丽海湾
广西海洋站组织党员职工深入中交城市投资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有限公司开展互联共建活动,活动中,广西海洋站副站长蓝文陆向中交城市投资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有限公司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北部湾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海兽的监测与保护;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威胁和存在的问题等,双方并就如何开展红树林修复、珍稀海洋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此次活动为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有限公司深入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知识补给,为其今后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工作思路和经验借鉴。
广西海洋站副站长蓝文陆向与会人员介绍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效
广西海洋站党员职工参观学习钦州市金鼓台海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舆情网 yuqing.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