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12日获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
学习会由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中国共产党大同市委员会、山西大同大学、云冈研究院与华东政法大学共同主办,学校“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具体承办,复旦大学“四部委”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四部委”研究基地、同济大学国家民委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国家民委研究基地作为协办单位共同参与学习会。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毛俊、屯旺,山西省大同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王继武,大同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邵晋栋,山西大同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姚丽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培新,学校功勋教授、国家民委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何勤华,学校功勋教授、国家民委研究基地研究员王立民,复旦大学民族研究院副院长、“四部委”研究基地副主任范丽珠,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委员会主任、民族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四部委”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高向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王桢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音乐学系主任伍维曦,上海音乐学院国家民委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徐欣,云冈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刘贵斌,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教授彭栓红,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民委研究基地研究员刘风景以及来自上海、山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学习会。
叶青表示,学校将进一步聚焦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极对接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市发展需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姚丽英着重介绍了在加强研究体系构建、发挥智库作用、打造文化宣传品牌及深入开展学习调研实践等方面的有益尝试和成果。
毛俊在致辞中强调上海要发挥自身资源丰富、学术氛围浓、研究力量强的优势,在聚焦主线、聚焦重点、聚焦问题、聚焦特色方面,体现上海研究基地的风采和水平。
在会议“基地建设工作交流”部分,罗培新介绍了华东政法大学在开门建基地、规范建基地、协同建基地、特色建基地等方面的工作和成绩,指出华政要充分利用好上海在传承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的丰富经验,做好民族文化保护研究,守好意识形态阵地,防范和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努力建好、用好研究基地。
范丽珠立足中华民族统一、融合的历史传统和历史逻辑,结合当前世界部分区域动荡局势的历史根源,围绕如何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介绍了复旦大学民族研究院开展的跨学科研究及取得的成果。
高向东强调要积极与全国各高校民族工作研究基地加强交流,博采众长,突出特色,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工作推向纵深。
王桢栋对同济大学“中华建筑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整合研究基地”的情况作了介绍,并对标志性成果作了重点展示,强调基地力求以建筑文化传承作为载体,研究好建筑文化的谱系,推动民族的融合,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伍维曦展示了上海音乐学院在培养少数民族优秀艺术人才、音乐资源数据化整理、形成民族艺术研究特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表示今后将把如何通过音乐理论和传播来解决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作为努力方向。
学习会上,与会专家从民族融合历史、民族文化艺术、民族法律制度等多个角度围绕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交流。
邵晋栋主要围绕北魏民族融合的法治保障进行观点分享,认为二者互为支撑和促进,一方面北魏民族融合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法治保障,另一方面民族融合又推动了法治改革,北魏对各地区民族文化的吸收,为隋唐盛世气象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徐欣认为对民族融合的研究不仅要有“同源跨境”的向外视野,更要眼光向内,从中原的角度和民族的角度,理解和认识中国。未来将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和语言的研究,助力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对自己民族的情感认同,促进交流融合。
刘贵斌结合云冈研究院工作开展情况,从提升保护意识、持续拓展科学研究深度和整合研究力量并加强人才培养等三方面介绍了文物保护工作,在扎实落实工作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文化自信,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彭栓红立足云冈石窟的历史、艺术、宗教文化研究价值及与中国文化交融的过程,展示了大同悠久的民族融合历史及在北魏时期对中国统一作出巨大贡献,强调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
何勤华分八个历史阶段梳理和展示了各个民族法律大融合的进程,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法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民族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艺术和法律智慧交汇融合的成果,国家和民族的法律文化成长应该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中优秀的元素,择其善者而从之。
王立民以唐律条文规定为基点,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如唐律中对各民族刑事犯罪处罚一视同仁、对奉献数民族地区的犯罪人员减轻处罚、对少数民族地区制定的区域化法规予以充分尊重等,介绍了唐代法律文化对的支持与助力,彰显唐律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方面的显著作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舆情网 yuqing.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